公 告:
关于近期不法分子冒用我司名义 从事违法行为的重要声明 近期,移领网络发现有不法分子盗用移领网络名义开展“京东任务”、“京东刷单”等违法诈骗活动,移领网络严正声明,“京东任务”“京东刷单”等活动与我司没有任何关系,我司从未有与之相关的任何产品和服务。请大家注意防范,以免上当受骗。对此不法行为,我司已在发现的第一时间予以警告,并对冒用我司名义从事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予以强烈谴责。 移领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通过移领网络微信公众号、收单宝微信公众号、移领收单宝app、移领网络官方网站对外发布。请广大用户认准我司官方标识,如您在与我司工作人员沟通时有任何疑虑,请您拨打400-1515-701核实身份。 特此声明!
详情>>
发布人:杭州移领 时间:2019-07-01 08:07:09 < 返回列表
移动支付巨头纷纷加入刷脸支付市场,刷脸支付将会成我潮流

发布时间:2019-07-01 08:07:09


    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呈现出逐年快速增长趋势……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或许都会成为“靠脸吃饭”的人。

 

    刷脸支付:又一次颠覆?

 

    自从5G商用牌照发放后,今年被看作是5G的商用元年,巧的是,今年也被支付巨头们看作是刷脸支付的元年。

    因为“刷脸”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不单是金融方面,还有教育、医疗、公安、边防等领域。

    事实上,刷脸支付在去年就开始逐渐在各大城市布局。

    虽然目前主流的支付方式是“扫码支付”,但支付宝的刷脸支付已经遍及中国的300多个城市,体验人数超过百万级。

    如果刷脸支付得到普及,那么会是对支付方式的又一次“颠覆”。

    为何这样说?这要看人类支付方式的进化轨迹。

    人们以物易物发展到贵金属交易,接着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纸币、银票的出现。到了近代文明,人们依然使用现金纸币,并发明了银行卡和POS机。1985年,我国第一张银行卡诞生,并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。

    每一个支付方式的革新,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,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,但,支付方式还能更加便利。

    进入21世纪后,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,电子商务崛起,线下交易转移到线上交易,电子支付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银行卡支付。

    在手机普及之后,支付宝和微信的二维码支付刷新了人们的日常支付方式,现金不再常用,扒手也大量失业,专为银行卡服务的POS机也逐渐下岗。

    虽然二维码、条形码支付大大提升支付的便捷性,但唯一的不足就是手机不能没电。

    随着人脸识别在手机解锁、身份验证等方面广泛应用,刷脸支付也从2018年开始逐渐普及。

    在刷脸支付中,消费者不需要拿出任何设备,往机器前一站,几秒就可以完成支付,大大提升了收银效率,也不用担心手机没电付不了钱。

    当然,你需要先在支付的账户里授权这一功能,才会直接刷脸扣款。

    如果刷脸支付得到普及,那么会是对支付方式的又一次“颠覆”。

 


    刷脸的风险

    更大便捷性,也会带来更大的风险。

    刷脸支付没有像二维码一样迎来爆发式增长,就是因为很多人质疑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。

    万一别人拿我的照片“刷脸支付”呢?双胞胎兄弟姐妹刷脸又该怎么区分呢?

   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,为了验证拿照片刷脸是否可行,有人拿了马云的照片放在“刷脸支付”的机器上,发现并不能成功扣款。

    这是因为“刷脸”识别的是活体信息。但双胞胎“刷脸”的确会搞错。

    除此之外,还有很多潜在风险,比如:长相被“盗用”,整容脸怎么刷脸等等。

    人脸属于隐私性较弱的区域, 你难以想象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你的脸和个人信息做些什么事情,新的骗术也会出现。

    刷脸支付同样面临着个人信息保护的挑战。唯有考虑到各种隐患,并提供解决措施,人们才会愿意使用这一功能,不然不会拿自己的钱来冒险。

    也就是说,使用刷脸识别还需要交叉验证身份才能降低风险,比如指纹、虹膜识别等。但这也会造成过度采集用户信息的情况。

    可见,刷脸支付不单需要很庞大的数据支持,和生物技术支持,还需要更强力的法律保障和平台监督监管。

 


    “刷脸支付”成了红利项目

    随着5G的到来,“互联网+”、“AI智能”、“云计算”、“物联网”等技术将进一步发展,也会带动刷脸技术的发展,

    预计到时刷脸与其他辅助识别(比如虹膜)可以同步完成;用户的个人数据和信息可以得到更有效的管理和保障。

    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呈现出逐年快速增长趋势,2018年约为27.6亿元,较2017年增长26%,预计未来几年,人脸识别的市场规模,将保持20%以上的增长规模。

    为此有人说2019年做刷脸支付项目的创业者,将年入百万。“刷脸支付”成了红利项目。

 


    2018年12月,支付宝推出刷脸支付设备“蜻蜓”,3个月铺货三万台。

    2019年1月,全国首条刷脸支付商业街在温州五马街落地,2月,首个刷脸支付商圈在西安大悦城落地。

 


    3月,微信也推出了小屏刷脸支付设备,名叫“青蛙”。4月,香港机场上线“刷脸支付”。

    进入2019年后,支付宝和微信都在刷脸支付上不断发力,引导用户了解这一技术。

    的现象。

    刷脸的技术,还能运用在会员识别上,将助力商家拓展全新的场景,盘活老客户,发展新客户,提高业绩。

    而对于客户而言,无需实卡、报号码、打开手机页面扫码,就可以被识别出会员信息,也省去了很多麻烦。